2021年10月15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在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成功举办主题为“巨变时代的欧洲与中欧关系”的博雅工作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湖南大学等多所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们济济一堂,从政治学、国际关系、法学、区域与国别研究等专业视角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展开深入讨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强教授为会议致辞。他指出,欧洲自近代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目前也面临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欧洲研究不仅对于国家战略意义重大,还对于思考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具有启示。
会议的主旨演讲环节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牛大勇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欧洲学会会长冯仲平研究员认为,由于冷战之后美国战略中心转移、欧洲对北约依赖程度降低等因素,美欧关系面临重大挑战。在未来,美欧关系的发展会面临诸多可能性,“中美欧关系”三边关系的概念也会随之兴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崔洪建研究员从时代认识视角来解读欧洲的战略选择。他认为,欧洲的时代判断一是其世界地位下降,二是国际秩序、话语价值的转变。从这些判断出发,欧洲从2016年开始一系列战略策划,但其实施也受到诸多现实条件约束,欧盟仍然处于战略试错和选择的过程当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陈新研究员聚焦欧盟对外经贸关系的调整,分析了上世纪来美国和欧洲的贸易政策,对欧洲当前的产业政策作出了评述。欧盟贸易政策的调整、内涵扩大等变化会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场发言的主题为“中欧关系与欧洲区域”,由陈新研究员主持。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吴侨玲教授以欧洲议会冻结批准《中欧投资协定》为切入点,分析了中欧关系中的变与不变。目前双边关系遇到困难,表现为“政冷经热”。经贸关系一直是双边关系的压舱石,这一性质不变,未来中欧关系也会像过去一样在不断矫正中重回正轨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曲兵副研究员分析了英国对华政策的蛋糕主义(cakeism)思维。英国有意在对华外交中分割政治和经济领域,以实现收益最大化,这代表了除美国外的西方国家的普遍心理特征。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费海汀助理教授从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强人现象出发,以精英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为框架,对政党寡头化问题做出了研究。他认为,逆民主化的原因是注重政党竞争制度建设,而忽略了政党内部的组织建设。
国际关系学院徐晓红讲师认为,英国脱欧激发了苏格兰的民族主义情绪。苏格兰独立具有一定合法性,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但也面临诸多障碍。
第二场发言的主题为“欧洲整合与欧洲一体化”,由曲兵副研究员主持。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法学院翟晗副研究员认为,欧洲一体化曲折进程的表现之一在于成员国宪法秩序对于欧盟法优越地位的排斥,宪法审查构成了国家主权和欧盟权力的冲突。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张磊副研究员指出,2019年来的本届欧洲议会既作出了一些有利于中欧关系的决议,又有大量的决议涉及敏感领域,并从议会主义、党团结构、美欧关系等角度分析了这种现象,对中欧未来关系作出了展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梁雪村副教授对欧洲一体化作出理论反思,考察了当前欧盟世界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两个面向。她认为,欧洲一体化认同一定程度上需要保留原有的民族国家框架。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段德敏长聘副教授从政治学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欧洲整合前景中的民主赤字问题。他指出,民主赤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欧盟当前缺乏一种“欧洲人民”的集体认同。这种认同和传统的民族国家的认同有所不同,但它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在欧洲内部仍存在很多争议。
第三场发言的主题为“欧洲研究方法与问题”,由段德敏长聘副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吕晓宇助理教授从规范性和治理两个层面对欧盟面临的内部、外部危机作出了考察。他认为,欧洲需要探索更加集中化或更加分权化的模式以应对相应的问题。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Luís Cordeiro Rodrigues副教授以17、18世纪圣方济各会托钵修会传教士对葡萄牙人在安哥拉的殖民主义辩护为例,指出了宗教的善恶概念被应用在非洲女性上以为殖民合法化。欧洲许多歧视和这种宗教观有历史渊源。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Enrico Fardella长聘副教授分析了意大利近年来的外交转向。德拉吉政府围绕北约、欧盟、大地中海地区,加强法、德、美的外交关系,增强了意大利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这可能会让中欧关系往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
与会的专家学者还就区域研究方法论、西欧政治现状、中东欧政治转型、中国外交的应对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并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完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