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自2018年4月成立以来,在北京大学校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研究院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年是研究院成立五周年,以此为契机,研究院推出“名家沙龙”与“青年沙龙”系列活动,邀请各个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和青年学者分享他们的思想精华。欢迎校内外师生关注并参与。
5月12日晚,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建院五周年系列活动”之青年沙龙第二讲邀请到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殷之光教授,主讲“自由帝国主义:瓜分非洲与资本主义帝国的隐秘之网”。参与沙龙的还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雷少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王维佳和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宋念申,沙龙由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章永乐主持。
讲座伊始,殷之光教授从问题意识切入:第一个问题意识,是当今世界的物质基础在哪里?今天亚非关系的物质基础在哪里?第二个问题意识,是当今亚非世界面向未来的国家建设目标在哪里?他希望解决这两个问题解决,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亚非共同体的认知,并通过亚非活动理解现代世界形成。为了解读这些问题,他集中探讨了布尔战争与自由帝国主义的发展脉络。殷之光教授认为19世纪末发生在非洲的布尔战争对当今世界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对布尔战争的讨论并不从布尔战争本身开始,而是从1880年这一重要关键点开始的。在1880年之前,非洲大陆主要是沿海地区的殖民地。1880年柏林会议的召开最终导致了整个非洲的分割和殖民化。
为了解释布尔战争的世界意义,他首先从英国探险家玛丽·金斯利(Mary Kingsley)的生平入手分析1880年前后帝国主义的概念维度。玛丽·金斯利的生活与非洲和大英帝国的命运密切相关。她是一个坚定的帝国主义者,她一方面坚持主张英国海外扩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另一方面,她又主张保护非洲部落文化与本土宗教的独特性,并对基督教传教士在非洲的工作进行了激烈批判。主张应当通过商业与技术对非洲进行“间接”影响。 这种复杂的态度,实际上已经具有了20世纪文化相对主义的色彩。
玛丽的故事展现了在资本主义全球体系中心地带出现的帝国主义观念的特性之一,即它是一种帝国政治变迁的倒叙产物。我们可以用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审视作为帝国理由的“帝国主义”观念。早在1584年,当理查德·哈克卢伊特(Richard Hakluyt)向伊丽莎白一世推销他的殖民美洲计划时,所列出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商业扩张本身能成为推动“基督福音”传播的载体。这种给商业逐利加上普遍主义道德帽子的态度,贯穿了整个英国帝国理由叙事。但到了19世纪中后叶,欧洲其它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现挑战了这一叙事。因为,以商业作为文明载体的叙述,在没有面临足以匹敌的竞争对手时,能够成为帝国扩张的理由。然而,一旦面临挑战者,就必须“发明”更普遍的叙事,以求证明自身比其他挑战者更能承载扩张全球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昭昭天命。
殷之光教授以玛丽·金斯利的两次刚果河探险为例,探讨所谓的自由帝国主义的表象与本质。玛丽·金斯利强调英帝国是更仁慈、更平等的帝国,这体现在英帝国除推广商业殖民外,还“尊重”非洲的“自由”。但其本质仍是痛苦的、剥削的帝国主义与殖民体系,其核心仍是将非洲慢慢融合到英帝国里。殷之光教授认为所谓自由帝国主义拥有一套英政府与英国商人协同的殖民与剥削体系,其资本积累模式依赖于结构性的不平等,背后的逻辑则是只有殖民宗主国收益的零和博弈。19世纪后半叶,英国对本土劳工剥削已近饱和,因而转向对外输出剥削与不平等。
玛丽探索非洲的故事是整体19世纪末瓜分非洲历史的一部分。讲座处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这一历史时刻,非洲的瓜分成为现实。实际上,这个问题也可以同19世纪末帝国理由的变化联系起来。从1870年代起英国内部开始面临经济危机。而与此同时,法国、普鲁士等欧洲国家也开始进行了工业化,并在此过程中,展开了现代国家的国族建构。这种工业化与国族建构的迫切需要,使得这些国家展开了对全球空间的争夺。加上技术进步带来的条件,1880年代起,欧洲国家瓜分非洲于是成为了可能。与这一进程相伴随的,是以国族/种族为中心构建起的帝国主义理由——文明使命。
这种以国族/种族优越性为基础的帝国理由叙事在布尔战争之后遭到了巨大冲击。布尔战争是英国殖民者为了争夺南非地区矿产资源而对18世纪荷兰和法国殖民南非的白人后代的战争。殷之光教授将这场战争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世界性”现代工业化战争。同时,这场在白人之间发生的战争,因为通讯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远在千里之外的欧洲人也能及时地看到与读到这场战争的消息。这种紧密联系,也反过来影响到了欧洲内部对帝国暴力的认识,进而又促进了诸如霍布森等人,从自由主义左翼角度,对帝国主义进行批判,并希望谋求建设“理智的帝国主义”。这也促进了之后一系列帝国主义全球政策的转型。其中对亚非拉地区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正式推行的“委任”(mandate)制度。
章永乐副教授对殷之光教授的讲座作了简单概述并谈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王维佳教授就时间节点的选择与帝国主义概念内涵外延进行讨论。宋念申教授谈及历史横切面与历史长时段两个分析维度,并谈及欧洲殖民史与殖民话语。雷少华教授从个人求学经历切入,谈及冷战结束、民主和平论、自由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现场旁听的同学就国际竞争与共同体建立的关系进行提问,殷之光教授给予详细解答。
本期青年沙龙不仅开拓了在场学生的学术视野,还将成果展示、学术讨论与问答互动等形式融为一体,体现了青年沙龙的学术性、开放性与包容性,使现场师生对布尔战争、自由帝国主义以及英国殖民史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立体的认知。本次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地落下帷幕。
文字:王耀正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