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沙龙

首页» 学术活动» 院庆活动» 青年沙龙

青年沙龙

建院五周年|青年沙龙第四讲 :“新中间地带”何以成为可能——霸权体系下非西方中等强国寻求战略自主的尝试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自20184月成立以来,在北京大学校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研究院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五周年院庆为契机,研究院近期推出“名家沙龙”与“青年沙龙”系列活动,邀请各个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和青年学者分享他们的思想精华。

6月23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五周年院庆活动之青年沙龙第四讲在燕南园66号楼举行。本次沙龙邀请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副研究员康杰主讲,主题为“‘新中间地带’何以成为可能——霸权体系下非西方中等强国寻求战略自主的尝试”。沙龙由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章永乐主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昝涛,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张忞煜、谢侃侃,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段德敏,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魏南枝,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葛小辉参与讨论。

20e095a805324550a233487ecfe3f923.png

主讲人首先从乌克兰危机的大背景下,对先前研究的反思切入,介绍了本次汇报的研究缘起。他指出,在俄罗斯-美西方博弈的过程中,一些代表性非西方国家以及西方同盟体系内国家采取了“既不东也不西”的外交立场,这些国家构成了所谓“新中间地带”。从该角度出发,如何对“新中间地带”国家进行界定,以及它们是如何实现战略自主,以抵消美国的战略控制,便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战略自主是新中间地带国家的外在共性。具体而言,一是这些国家拥有相对自主的安全政策,反对新冷战和阵营对抗;二是具有相对自主的经贸政策,反对“脱钩断链”和集团制裁。

在此基础上,主讲人进一步提出,新中间地带国家的内在共性体现为“三个独立”,它们构成了战略自主的内部基础。一是政治自主性,即具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生态、相对平衡的政治格局、较有力的执政集团、相对自主的政治和政策进程;二是国民经济体系具有一定独立性;三是具有独特的历史身份和文明传统,不盲从美式道路和强势西方价值。

在上述理论框架内,主讲人以土耳其为案例,介绍了埃尔多安政权在2013年以来如何实现本国的战略自主。他提到,自冷战以来,美国在土耳其构建了一套以大财团和亲西方政党为核心,包括各类基金会、高校、媒体、NGO等在内的代理网络。而2013年土耳其爆发加齐公园抗议事件后,埃尔多安当局与美代理人的斗争,构成了土耳其国内政治经济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康杰详细介绍了土耳其国内的主要亲西方财团及伞形基金会,分析其背后与土耳其政要和反对党的紧密联系。在美国构建的这一代理网络下,埃尔多安当局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打造本国的战略自主。首先是对美西方代理人的有限清洗,奥斯曼·卡瓦拉被捕是其典型案例。其次,通过大兴基建和发展军工,埃尔多安政府着力培植新贵财团。第三是建立一批亲政府的、传播伊斯兰价值观的伞形NGO组织。

43dfc07f581e4e3ba182d31986c92162.png

在讲座的最后,主讲人对以土耳其为代表的新中间地带国家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他认为,新中间地带国家的兴起,是国际体系走向霸权、后西方时代的重要标志。但与此同时,也应客观的看待土耳其所谓“轴心外交”对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土耳其当前更加进取的姿态和政策,反映了该国国力和影响的提升,但这一外交战略的影响,依然有待长期评估。

在讨论环节,章永乐副院长指出,主讲人的报告兼顾了战略视野、主流关怀和研究细节,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各国的“战略自主指数”。昝涛教授肯定了报告在研究视角上的新意,指出相关论据链条有待于更多一手资料的收集,并认为报告中涉及土耳其战略自主性的相关表现,不仅是针对美国的干涉,可能更重要的是出于巩固自身执政地位的考虑。张忞煜助理教授指出,“战略自主”与“机会主义的追随”政策之间并不矛盾,并阐释了印度莫迪政府的自主性及其对美、对华政策背后的考虑。魏南枝研究员就强调了跨国资本利益与美国国家利益二者间的张力问题,对完善研究提出了建议。谢侃侃助理教授则以马来西亚国内政治现状为参照,提出在土耳其国内政治中,民族主义者与伊斯兰身份之间的关系问题。段德敏副教授就“三个独立”间的主次关系进行提问,并强调应区分“战略自主”政策背后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变量。葛小辉助理研究员从韩美关系的角度,分析了韩国近期对外政策行为的深层背景。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秦彦洋建议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土耳其对外政策与埃尔多安对外政策做纵向比较,以更好理解当前的“战略自主”。主讲人对与会专家学者的评议和提问都进行了回应,本次沙龙在精彩的分享和讨论声中圆满落幕。


供稿:沈莎莉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