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系列研讨

首页» 学术活动» 院庆活动» “有朋”系列研讨

“有朋”系列研讨

“有朋(Adventus amicorum)”系列研讨第二十七讲:制裁、美元霸权与第三世界国家主权的拆解

6月6日下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有朋(Adventus amicorum)”系列研讨第二十七讲“制裁、美元霸权与第三世界国家主权的拆解”在凯原楼307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邀请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兼副院长蒂娜·泽瓦拉(Ntina Tzouvala) 博士主讲,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法学院长聘副教授章永乐主持,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历史学系教授昝涛,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国际法研究所执行所长陈一峰,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张康乐,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朱晓琦,外交学院国际法系讲师曹文姣,以及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陈晓航等专家学者参与讨论。

e20e432976b7400c8baa036a46e7e3c8.jpg

研讨主要从国际法体系的本质、主权平等与美元霸权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主权的拆解这三个方面展开。泽瓦拉指出,某些特定货币在发行管辖区域范围之外被广泛使用的情况古已有之,然而在金融资本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美元具有两重特殊性:它不像19世纪那样与黄金、白银等特定商品挂钩,并且,美元在美国境外履行着货币的所有职能(价值储藏、货币记账单位以及结算支付手段),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长时段来看,美元霸权赋予了美国巨大的经济利益,包括巨额贸易逆差,以及为全球南方带来严重连锁反应的通货膨胀外部化。值得注意的是,美元还赋予了美国地缘政治利益。在过去的十余年中,美国越来越多地利用制裁打击地缘政治敌人。

d6bbce1aa8f445b78131848b4f61f641.jpg

随着传统的制裁——贸易禁运,因人道主义危机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批评,美国逐渐转向了金融制裁。从金融基础设施来看,除了通信系统以外,金融制裁往往通过代理账户和清算系统运作发生。以自2010年起美国对伊朗实施的常规制裁和域外制裁的组合拳为例,美国迫使中国和欧盟停止和伊朗的交易,而这些交易依据联合国相关安全决议来看本该是合法的。在投资方面,由于美元的作用,很多私营公司采取零风险的方式与伊拉克进行交易,他们会先行地停止、限制大幅交易,以避免美国法律的严厉处罚或面临失去代理账户的风险。

中央银行是制裁的运作过程中的关键。从传统观点来看,中央银行资产受到国际法中的国家豁免权的保护,这一权力限制了在裁决和执行过程中国内法院对外国主权的管辖权。然而随着美国立法、国家实践和学术研究的日益激进,背离国际法的既定规则、通过行政手段冻结巨额资金的现象层出不穷。

泽瓦拉以美国对阿富汗资产的处置为例,探讨了美国的相关涉外法律实践。

美国立法机构通过了一项对美国相关立法的修正案,使得所谓“恐怖主义”支持者不受国家豁免权的保护。在美国撤军后塔利班回归,以及阿富汗不断升级的人道主义危机的背景下,拜登下令将阿富汗银行的半数资产转移到了瑞士注册设立的“阿富汗基金”,并由董事会管理,美国和瑞士在董事会中各有一名成员,每位成员对如何管理这笔资产拥有否决权。这意味着美国赋予了自己否决权,决定如何管理属于阿富汗人民的基金。

英格丽德·布伦克(Ingrid Brunk Wuerth)提出,美国这一行为不涉及国家豁免权,因为美国政府不承认塔利班作为阿富汗的国家政府。蒂娜·泽瓦拉博士批评了这一论点,并指出,美国与瑞士共同设立的“阿富汗基金”既没有民主合法性,也不具备对领土的“有效控制”,除了美国自身的意愿之外,“阿富汗基金”的设立不具备公认的国际法依据,而是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政府主权和职能的拆解的体现。

最后,蒂娜·泽瓦拉博士指出了挑战美元霸权的两条可能路径:转而使用其他货币或重用国际记账单位的概念,利用国家主权以对抗美元给予美国的过高法律特权。

讨论环节中,章永乐老师感谢泽瓦拉博士带来的精彩的分享,并抛出资本主义是否有可能超越霸权货币转向民主货币的问题;昝涛老师谈到了美元霸权、制裁对土耳其经济所带来的影响;陈一峰老师回顾了本次研讨中的三个观点,并针对我国所面临的美元霸权封锁的破局路径提出设想;张康乐老师指出了美元的主导地位与法律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强调了金融基础设施对于维护美元霸权的重要作用;朱晓琦老师针对近期美元与日元之间的汇率变化,以及美元规则为美国保持世界平衡所起到的作用展开讨论;曹文姣老师结合“阿富汗基金”的案例,认为其体现了西方列强在殖民主义历史上将国家或地区问题国际化的普遍做法;陈晓航老师谈到了国家责任的缺失与战争的历史背景的关系。蒂娜·泽瓦拉博士对上述讨论逐一进行了积极回应,并回答了与会听众提出的系列问题。

    撰稿:孙誉绮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