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2019年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峰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1213中英会议.JPG.jpg

2019年12月13-14日,由中英高等人文教育联盟主办、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承办的2019年中英高等教育人文峰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2016年12月在上海成立,是由清华大学提议,中英12所重要高校联合发起的国际人文学术联盟。联盟成立以来,已在上海、牛津、香港三地举办过三次峰会,本年度学术峰会以“全球性再想象:跨文化人文共同体与另一种世界主义”为讨论主题,得到中英人文学界的大力支持与响应。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主任包迈岫公使(Matt Burney)、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兼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主席陈旭、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副校长王博等出席开幕式。

陈旭代表会议的主办方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欢迎并感谢与会者的到来。她表示,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成立于2016年。三年多来,联盟的活动吸引了中英两国众多优秀人文学者的积极参与,产生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中英高等教育人文峰会已成为探讨人文教育、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国际平台,在推动中英文化的交流互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陈旭表示,人文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广泛性和持久性的特点。中英两国日益密切的人文交流始终是中英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学作为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应当自觉承担起人文交流的职责,为促进人类多样文明和和谐共生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次峰会以“全球性再想象:跨文化人文共同体与另一种世界主义”为主题,会聚众多人文领域和具有人文导向的社会科学领域的前沿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处理和超越现代以来重复出现的文化狭隘主义的现象,如何守望和开拓跨文化的人文共同体,这不仅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学提升人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也有重要意义。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主任包迈岫表示,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通过创新、交流以及对知识和实践的共享,以一种国际化的方式推动人文的交流,促进不同文化民众间的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联盟不仅促进了中英两国高校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交流,也促进了中英两国在国家层面上更多的人文交流和合作。今年峰会的主题关注文化间互动的发展与未来,文化间交流必须要创建一种互信,而互信是任何关系的核心和基石,跨越国界、学科不断变化的文化范式和视角能够帮助我们去共享知识和资源,这一价值体系也可以应用于寻找创新的方法,以解决世界上紧迫的挑战。这也是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的工作重点之一。当今世界充满变化,我们必须以合作来推动世界的繁荣发展,使它变得更加安全。人文跨学科的合作可以帮助我们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欣赏彼此的价值观,充分利用我们的想象,以史为鉴找到解决方案。

北京大学副校长、本届峰会筹委会主席王博表示,作为一个知识共同体,大学一直在思考自己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所扮演的角色。毫无疑问,大学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学术一直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变化加速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更紧密的合作已经成为共识。

王博指出,2016年,清华大学发起成立了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北京大学作为首批参加该联盟的成员学校,一直积极参与联盟的活动,为中英人文交流做出自己的努力。本次峰会以“全球性再想象:跨文化人文共同体与别一种世界主义”为主题,汇聚来自中英两国人文学领域和具有人文导向的社会科学领域的数十位顶级学者,为两国高校在人文学术和人文教育领域开展跨文化、跨民族、全球性的对话,探讨和合作提供交流平台。这是一个更科技的时代,也必须是一个更人文的时代。科技带给这个世界的改变越多,给人文领域提出的问题也就更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密切合作,无疑是创造一个更好世界的坚实根基。教育对于人类而言,是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的过程,是一段又一段探索真理的奇妙之旅。相信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能够使两国的大学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本次峰会为期一天半,共设置5个主题报告、3场专题报告。在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教授王奇生从“权力机制”与“联络技术”的角度,对莫斯科及其驻华代表与中共之间,自决策、执行至信息传递的微观机制进行了解析。剑桥大学Johan Jacob Van de Ven教授与在场参会者分享了他对“克劳塞维茨深渊”的理解。华威大学教授Tim Lockley回顾了英帝国军队士兵招募的历史过程,指出英军中有相当一部分非白人士兵,他们对于大英帝国也做出过非常重要的贡献,相关研究既涉及种族问题,也涵盖了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香港中文大学协理副校长王淑英教授以我国的世界历史课程变化作为案例,分析了本地-全球身份的轮转动力,展示了在世界变化的背景下,教育作为文化的传授工具亦紧紧扣连了人类个体、社群、民族国家和世界的一个不断演化的共同想象。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在题为“比较文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报告中指出,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理论构建的思想资源,中外文化交流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为比较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促使比较文学深刻地融入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之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从杜威视角阐述了跨文化交流与全球民主。他表示,跨文化的交流能够推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形成一种动态的混杂世界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能够相互了解彼此的观点,推动“民主社区”的形成,但同时,以实现全球民主为目的的跨文化交流也会出现运转失灵的状况,从而影响到公众领域。

在专题报告环节,来自中英17所高校的5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早期现代:过去与现在、1940年代:互为参照的中国与世界、城市与社会:社群的形式和内容等主题展开了精彩的论述和交流。

本次峰会期间还召开了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第四次执行理事会工作会议。陈旭、王博、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香港中文大学协理副校长王淑英、北京大学教授金永兵、复旦大学教授褚孝泉等国内高校代表,以及华威大学教授Tim Lockley、剑桥大学教授Johan Jacob Van de Ven、拉夫堡大学教授Darren Smith等英国高校代表齐聚一堂,围绕2019年联盟工作情况、联盟发展愿景、2020年峰会承办事宜及联盟工作新设想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