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举办“悬而未决的全球化与其合法性的未来”研讨会

2024年5月24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有朋(Adventus amicorum)”系列研讨第二十六讲在燕南园66号院举行。本次研讨活动的主讲人为美国罗格斯大学法学院教授让-马克·夸克(Jean-Marc·Coicaud),主题为“悬而未决的全球化与其合法性的未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章永乐担任本次研讨的主持人。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昝涛、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魏南枝、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陈一峰、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生委员会创办人和总干事马克·伍兹(Marc Uzan)、外交学院国际法系讲师曹文姣、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博士后林兆然参与讨论。

3645941f9d404c389418cbeea0e05632.jpg

让-马克·夸克教授此次讲座主要基于他即将出版的新作,他强调,从国际法的角度思考国际体系的性质和演变是有益的,但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当代语境下,将国际秩序的政治、经济等层面纳入讨论,因此将全球化与合法性结合起来讨论是必要的,在这个意义上思考全球化在今天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而言,合法性是指对治理权的承认,关系到政策、机构、原则、标准、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设立。全球化在过去四十年里影响甚至塑造了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当今,全球化,或者说至少是西方的全球化,正在遭遇一场合法性危机,在欧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全球化的贡献及其合法性。

基于此,让-马克·夸克教授此次讲座从全球化的历史形态、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给西方及其他国家带来的代价以及全球化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一一展开。

afbc1874e83d48a4b1dce6d5592b24b6.jpg

让-马克·夸克教授指出,全球化不是一个新现象,如果我们把全球化定义为一个个包含经济、规范、控制、信息以及各式各样的流动的过程,那么全球化已经由来已久,全球化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让-马克·夸克教授从四个维度描述和评价全球化的形式:空间性、密度、速度及影响。基于以上四个维度,让-马克·夸克教授建立了一个全球化历史形式的优先级,分别是前现代的全球化(15世纪以前)、早期现代全球化(1500-1800年)、现代工业全球化(1800-1945年)、二战后全球化(1945-1980年代)、超级全球化(1980s-2010s)、新型全球化(2010年代-?)。

随后,让-马克·夸克教授围绕“超级全球化”的定义、影响及其代价进行了介绍。“超级全球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经济学家兼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2011年的著作中,他在《全球化悖论》中对此进行了描述。广义上来讲,“超级全球化”是一种新自由主义观点、规则和政策的表达或体现,常被描述为华盛顿共识的典型,接近于自由市场的原教旨主义方法。在新自由主义语境下,“超级全球化”在空间性、密度、速度及影响四维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在过去四十年里,“超级全球化”给西方国家带来了积极影响,但在最近几年,全球化给西方国家带来的影响越来越负面,这也导致全球化在西方遭遇合法性危机,西方正在面对“超级全球化”带来的五大代价,即经济代价、社会代价、政治代价、地缘政治代价以及声誉代价。

最后,让-马克·夸克教授表示,科技创新的发展和克服全球化合法性危机的需要将促进更合理的全球化新形式的出现,因此全球化必须作出变革。为设计这些变革,可以尝试搭建更好的全球化研究框架,并对经济增长进行重新认识。全球化正在遭遇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国的问题,思考一种更好的全球化形式也是中国与西方关系发展所需要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基础注定是未来全球化合法性的核心。在这种前提下,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虽然竞争是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但这种竞争不是无节制的,理想情况下,财富、经济财富应该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包容的工具,使人们能够自由地相互交流。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尽可能确保在社会之间以及社会内部带来公平和正义,这正是合法全球化的目标。

e837b05317c6498e8d276b3eb8af73a6.jpg

进入讨论环节,参会师生围绕讲座内容与让-马克·夸克教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章永乐感谢让-马克·夸克教授为讨论全球化作了很好的引言,并就美国当下的全球化叙事提出疑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魏南枝关注近期美国关于全球化的悲情叙事,探讨了美国自身对于全球化的意外后果的责任。同时魏南枝还提出了如何在全球化的讨论中思考人的价值,以及全球市场的领导问题。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生委员会创办人和总干事马克·伍兹(Marc Uzan)对魏南枝的评论进行了补充,指出,在全球化的讨论中东方的视角是非常重要的,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一直在积极地参与到全球化的浪潮中,近年来,中国也在努力地建设一个新的全球治理体系,尤其在气候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了主要的领导力量,今后中国在全球化新形式的发展过程中也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桥梁作用。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陈一峰从区分全球化的实际影响和叙事(narratives)的角度提出,这场危机究竟是全球化的实际结果,还是放松对美国金融市场管制的实际结果,全球化是否成为了美国自身监管体系诸多问题的替罪羊,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问题。在思考中国在全球化的角色定位时,采用美国建立的这套标准是不合适的。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昝涛教授从历史的角度指出,对全球化历史形式的考察应当坚持一个更长时段的视角,驱动“超级全球化”的不是中国等因素,全球化也不是今天危机的基础,资本主义才是。十五世纪以后,资本主义成为塑造世界的重要因素,在我们讨论未来时,应该从15世纪开始审查,而不是1980年代。外交学院国际法系讲师曹文姣就新的增长领域和发展范式转移对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在其中的作用问题与让-马克·夸克教授进行了细致讨论。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博士后林兆然从全球化背后隐藏的左右对立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两个方面与让-马克·夸克教授展开深入探讨。让-马克·夸克教授对上述讨论逐一进行积极回应。


撰稿:吴应娟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