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举办“理解‘全球南方’:来自拉丁美洲的视角”研讨会

2024年4月19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认识‘全球南方’”系列研讨第二讲暨“有朋(Adventus amicorum)”系列研讨第十九讲在燕南园66号院举行。本次研讨活动的主讲人为英国肯特法学院国际法教授、澳大利亚拉筹伯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教授以及墨尔本法学院高级研究员路易斯·埃斯拉瓦 (Luis Eslava),主题为“理解‘全球南方’:来自拉丁美洲的视角”。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章永乐担任本次研讨的主持人。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昝涛、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安东尼·卡蒂(Anthony Carty)、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董经胜、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谭道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赖华夏参与讨论。

5ab057aa02ad44df871116e6550c2a19.jpg

埃斯拉瓦教授表明自己此次发言是从一个来自拉丁美洲的国际法学者的视角出发,重新思考什么是国际法以及全球南方的发展问题。埃斯拉瓦教授开门见山指出,要理解国际法,既要关注诸如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等制度层面的内容,更要关注发生在全球各个国家大街小巷的具体生活。传统国际法观念很大程度建立在自上而下的抽象理解之上,在国际法学家和国际法律文书的想象中,我们生活的世界由190多个国家组成的多样性世界,原则上每个国家都拥有主权,能够独立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回归到国际法形成的历史语境,就会发现国际法其实是殖民遭遇的结果,并最终导致大量财富从边缘转移到了中心。在今天,虽然正式殖民主义(formal colonialism)已经通过去殖民运动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殖民主义从未消失,我们仍然生活在新殖民主义(neo-colonialism)时代。当下需要转换国际法研究的视角,深入到生活的细节当中,并将这种视角应用到全球南方的研究中。

埃斯拉瓦教授列举了一系列例子揭示了国际法的自然过渡和偏好机制,指出,如果不加批判地接受国际法和国际法律秩序,就会不可避免地拥抱一种自由主义道德的、欧洲中心主义的、资产阶级的国际法历史,它将一些过渡自然化,让我们偏好某些事物而非其他,最终潜移默化地接受世界是以一种固定的线性方式前进的。而只有关注国际法及国际法之外的可能影响国际法形成的事物,才能更好地解决我们正在面对的问题。

e6bdade7328d4dab9350bbf8cb9eaaa4.jpg

最后,埃斯拉瓦教授从“国际法与发展”视角出发,聚焦于全球南方的发展问题,运用数据和图表等讨论了权力、痛苦、快乐的分配不均、全球南方和全球北方的分化、南北方差距、价值创造和分工体系、贫困问题等,指出世界上的大部分财富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这些人通常位于全球北方或与全球北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全球南方与全球北方的差距正变得越来越大。因此从全球(global)的角度,而非国际(international)角度来思考世界是十分有价值的。

862c1c0749df434bb2457fd4155bc026.jpg

进入讨论环节,参会师生围绕讲座内容与埃斯拉瓦教授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安东尼·卡蒂(Anthony Carty)结合自己在墨西哥的经历,肯定了埃斯拉瓦教授对全球意识的强调,并指出目前国际法律秩序面临的诸多问题根源来自美国,而中国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最大希望。董经胜教授就国际法与全球南方的关系与埃斯拉瓦教授开展了深入探讨。昝涛教授就全球南方的定义、中国在全球南方问题讨论中的位置问题与埃斯拉瓦教授展开了细致的讨论。谭道明研究员关注到拉丁美洲学界对国际法与全球南方发展问题的反思及讨论。赖华夏助理教授结合自己的教学及研究经历,与埃斯拉瓦教授探讨了国际法对个人的意义。章永乐副院长就拉丁美洲不稳定的区域化浪潮与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俄罗斯在全球南方讨论中的位置等问题与埃斯拉瓦教授开展了精彩的讨论。与会同学也分别就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合作机制、区域习惯对全球南方发展的作用等问题向埃斯拉瓦教授提问。埃斯拉瓦教授对上述讨论逐一进行了积极回应。

   撰稿:吴应娟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