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建院五周年|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举办“有朋(Adventus amicorum)”系列研讨第十三讲之主权实体、列强抑或“开化国家”? 国际关系语汇的平等与等级

20231122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线上举行了“有朋(Adventus amicorum)”系列研讨第十三讲。本次研讨活动的主讲人为牛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爱德华·基恩(Edward Keene),主题为“主权实体、列强抑或‘开化国家’?国际关系语汇的平等与等级”。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孔元担任本次研讨的主持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殷之光、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陈一峰、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陈玉聃、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飚以及校内各院系的多名博士后参与讨论。

ef7e6f7d73b44765ba1175014c76c59a.png

基恩博士明确了本次发言的两个主要步骤,首先回顾了最近出版的《国际政治思想史导论》中译本的主题,之后对自己新近的研究工作进行介绍。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基恩博士深入剖析了《国际政治思想史导论》的结构和内容。他指出这本书是为本科生了解国际政治思想所写的,它包含三个关键目标。其一为特定的方法论视角。这一视角从语言和语汇的角度来思考国际政治思想史,试图理解人们谈论国际关系的语言特征。其二为拓宽国际秩序思考的范围。基恩认为当下对于国际秩序的思考都是建立在领主国家模式之上,但它有很大局限性,因此需要超越该模式,去思考国际秩序的不同配置方式。其三为理解国际政治理论的三个关键概念,即自然、文化和文明,基恩认为这三个概念贯穿整个国际政治讨论的始终。

在此基础上,基恩博士依次展开了这三个主题。首先是思想史研究的语言学方法。基恩指出,自己研究受到政治思想史的“语言学”转向的影响,这其中昆廷·斯金纳(Quentin Skinner)和安东尼·帕戈登(Anthony Pagden) 对他的影响最大。这种研究路径受到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影响,认为意义是社会和政治世界的关键维度,而语言是意义的载体,思想家正是借助语言来塑造政治秩序,因此政治思想的研究要结合每个思想家的语境进行。将这种研究方法放在国际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基恩的主要对话者是国际关系的“英国学派”,该学派代表人物马丁·怀特(Martin Wight)将国际政治思想划分为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命主义三个传统,认为历史上伟大思想家关于国际政治秩序的思考都是在围绕这几个永恒主题展开。基恩反对这种路径,认为要去研究不同时代的人,如何运用不同的语言,来理解自己身处的世界,这些语言并不是在就某些永恒主题进行对话,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着真正的差异和不连续性,没有一个适用所有国际关系的永恒逻辑。

2254511dcf70461992a6a5f5fb35aa5f.png

其次,如何超越领土国家的概念框架。基恩认为,始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领土国家是理解国际关系的重要概念,但它不是唯一的概念,基恩希望超越主权国家体系,探索更多的国际政治秩序模式。比如帝国在历史上就是一种国际秩序模式,它不是建立在领土主权模式之上,而是建立在“分割主权”原则上,从而实现了宗主国和殖民地的权力分割。比起领土国家体系,帝国体系带有更多的“等级”特质,而且是历史上组织国际秩序的重要模式。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国际秩序原则,学者要探讨的是不同国际秩序模式的组织方式和逻辑,而不是局限于永恒不变的主权国家体系。为此要去学习不同时期的不同思想家,运用何种语言来理解自己身处的国际秩序。

最后,基恩博士讨论了“自然”、“文化”和“文明”这三个关键概念。“自然”是个普遍化的概念,旨在揭示不同社会的本质上的同一性,“文化”则具有特殊性和多元性,它讲述了一群特定人群的历史,他们为自己发展出某些特定实践的方式,“文明”则与前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动态联系,文化是“后看的”,强调传统和习俗,但文明是“前看的”,强调进步和发展,文明介于“自然”和“文化”之间,它一方面在传达某种普遍信念,但另一方面又寄身于某种特定的文化传统之中。历史地看,文明很容易被用于帝国权力,通过“文明宣教”,实现对“野蛮人”的征服。基恩博士最后指出,他最近正在研究的两个项目为“大国”概念变迁史和国际关系的分层(stratification),试图突破以平等为预设的国际关系理论,关注大小国的实力差异引发的国际局势调整,强调等级因素的重要性。

进入讨论环节,各位参会的师生围绕讲座内容与基恩博士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殷之光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与基恩博士就历史方法、语言学方法对理解世界秩序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以及西方中心主义批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陈玉聃,讨论了在国际思想史领域除了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外,其他新观点、新方法引入的可能性,提出国际关系研究可以扩展到图像、音乐等领域,并探讨了突破主权国家边界,引入更多新行动角色的可能。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飚副教授则从国际关系学科视角与基恩博士深入探讨了思想复兴以及以大卫·莱克(David Lake)为代表的关于国际等级制度的研究。基恩博士对上述讨论逐一进行了积极回应,并回答了与会听众提出的系列问题。

  撰稿:梁倩玉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