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钱乘旦院长受邀参讲中国社科院“欧美近现代史优势学科论坛”

7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欧美近现代史优势学科论坛”第8期在世界历史所谷城厅进行,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历史学系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应邀进行题为“解析英国脱欧及脱欧后的走向”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俞金尧研究员主持,会议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W020210726587049711257.jpg


钱教授首先分析了英国脱欧的背景。他提出,对英国脱欧行为的思考不能简单地从现实出发,而是应该探寻英国脱欧背后的历史根源。英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英国人在心理上对欧洲大陆有一种天然的疏离感。除去这种客观因素,英国的历史在脱欧过程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18世纪建立起来的日不落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疆域空前的帝国,并使英国人形成了一种帝国情节。这种帝国情节在英国的三环外交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英帝国内部的关系凌驾于英美关系和英欧关系之上,因此,英国的核心利益在于维持英帝国。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创了英国,昔日的帝国日趋崩溃,尤其是苏伊士运河事件后,英国的非洲殖民地开始了独立浪潮,大英帝国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为了保持自身的影响力,英国开始重新审视英国与欧洲之间的关系。1973年,希斯政府申请加入欧共体获得通过,英国正式成为欧共体的一员。这一决议在英国统治精英内部产生激烈的分歧,这种分歧不仅存在于两个主要执政党之间,在各政党内部也存在严重的分歧,且延续至今日依旧无法调和,为英国脱欧埋下了伏笔。为此,英国在1975年举行了全民公投,决定英国是否应该留在欧共体之中。尽管公投的结果将英国留在了欧共体,但是英国两党关于这一问题的立场进一步加剧。总体而言,工党对于欧洲大陆的态度较为温和,主张同欧洲合作;保守党则对于英国入欧持反对态度。卡梅伦成为首相之后,英国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政治图景,即卡梅伦所在的保守党是少数党,他不得不联合自由民主党联合执政。两党之间的政治立场迥然不同,使得卡梅伦的执政极为困难。根据英国法律规定,每届议会存在时间不超过五年,2015年需要再进行一次选举。卡梅伦为摆脱联合政府的掣肘,使保守党能够独立组阁,于是在竞选纲领中打出了脱欧这张牌,希望借助这一政治议题获得政治支持,由此正式拉开了英国脱欧的序幕。

  钱教授随后介绍了英国脱欧的进程。卡梅伦希望通过全民公投,建立保守党政府,并且消除党内由于脱欧问题产生的分歧。但是公投的结果出乎卡梅伦意料,即多数人支持英国脱欧。卡梅伦不得不下台,由特蕾莎·梅继任。梅是一个温和脱欧派,脱欧进展缓慢,不仅工党对于特蕾莎·梅的工作不满,保守党内部的批评声音也是不断。积极脱欧派的代表鲍里斯·约翰逊发动党内弹劾机制,取代梅成为首相,开始了硬脱欧的进程。

  随后,钱教授分析了英国脱欧之后的走势。他认为,英国脱欧之后,不会奉行“光荣孤立”政策。该政策只是在英帝国最强大时期实行的外交政策,而在历史上,英国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盟友,光荣孤立不是英国的选择,因此,倒向美国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是,英国并不会完全倒向美国,钱教授用新三环外交定义了英国的潜在外交政策:即英美关系优先,保持同欧洲的表面和谐,并且积极保持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关系。中英两国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微妙,我们需要更加了解英国的历史,英国人的思维,从而在中英关系中取得主动。同时,英国脱欧也加剧了英国内部的分裂,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民族主义者,会以脱欧为理由寻求独立,其前途仍旧不明朗。钱教授最后总结道,英国的脱欧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认同等问题等,作为世界史学者应该予以重视。


W020210726590828577058.jpg


俞金尧研究员高度评价钱教授的讲座,他认为历史研究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钱教授的研究使史学研究脱离了扁平化,给现实事件提供了历史的纵深感。此次讲座同时关注了历史研究中的宏大叙事,尽管微观史学同样重要,但是应该兼顾两者,不可偏废任何一方。钱教授的研究很好地将英国脱欧这一小事件,放在英国政治发展的宏大叙事背景中,钱教授的学术水平和造诣值得史学研究者们学习。最后,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的科研人员,以及社科大的学生,分别就英国人身份认同问题,英国在南海问题中的立场问题,英美关系问题,香港问题同钱教授进行了交流。


W0202107265939395689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