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区研院举办“政治秩序的转型及其对欧洲政党的影响”研讨

2025年9月22日下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有朋(Adventus amicorum)”系列研讨第六十二讲在北京大学燕南园66号院二楼会议室举行,主题为“政治秩序的转型及其对欧洲政党的影响”。本次讲座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高级研究员、纽约大学政治与法律领域全球杰出教授帕斯夸莱·帕斯奎诺(Pasquale Pasquino)主讲。会议由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章永乐主持,与谈人包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席天扬、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段德敏、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梁雪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马嘉鸿。

1.png

帕斯夸莱·帕斯奎诺作学术分享

帕斯奎诺教授首先梳理了全球秩序变革的核心背景,将其归纳为中国崛起、欧盟内部矛盾与美国衰落三大维度。中国经济实力跃升,尤其在新能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对国际社会的整体影响力持续增强;美国陷入资金短缺、武力失效的困局,持续流失国际信任,昔日“秩序维护者”的形象逐渐消解;欧盟深陷政治整合的结构性难题,难以实现真正的政治协同,加之内部成员国间分歧频发,在对俄制裁等关键议题上常难以达成共识,叠加英国脱欧带来的外部冲击,导致其始终无法形成统一高效的行动力,难以有效应对当前全球局势的各类变化。

帕斯奎诺教授认为,过去三年的两大事件进一步激化了全球秩序的混乱,包括乌克兰危机与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帕斯奎诺教授分享了他对乌克兰危机起源的分析,并探讨了危机对于欧俄关系的影响。在中美关系上,帕斯奎诺教授引用托马斯・谢林的理论指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间不会爆发战争”,中美军事冲突仅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当前两国的博弈集中在经济与贸易领域。对于中欧关系,教授认为,欧洲应学会尊重差异,认识到中国的政治制度植根于自身文化;欧洲应认清 “美国≠欧洲” 的现实,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他同时分析了欧洲内部的一些动态,包括法国政府因养老金改革、经济低迷倒台,德国正加速重建军队,英国正在参与欧洲防务体系建设,波罗的海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边境安全仍是薄弱环节。

2.png

研讨会现场

研讨环节,与会师生就全球秩序转型背景下中欧合作的可能性、欧洲内部治理困境、西方民主制度的存续挑战、俄乌冲突对全球权力格局的影响、不同政治体制的适配性与交流边界、外交言辞与政策的差异协调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帕斯奎诺教授一一回应了以上关切,并指出,当今欧盟面临两大核心难题,一是增加军费投入与维持现有福利水平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二是政党体系衰落,德、法、英等国反欧政党不断崛起。欧盟需有效回应挑战,才能持续既有的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