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举办青年沙龙“金帐汗国后裔,抑或革命阶级?——20世纪初伏尔加鞑靼人认同建构的两种路径”

2180758f3a664ba4b7b4d3e8a1a9a827.png

2025年4月20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青年沙龙第11讲在燕南园66号院举行。本期沙龙的研讨主题为“金帐汗国后裔,抑或革命阶级?——20世纪初伏尔加鞑靼人认同建构的两种路径”,主讲嘉宾为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周思成,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长聘副教授施越担任本次研讨的主持人,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历史学系教授昝涛、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董雨担任评议人,多位在校学生共同参与讨论。

周思成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缘起,随后简要梳理了伏尔加鞑靼人的定义和历史,并分别介绍了阿雅兹·伊斯哈齐与苏丹-加里耶夫的理论径路。在此基础上,周思成提出,在20世纪,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伊斯兰教构成一个三角关系,这三者之间存在很强的张力却又被以鞑靼人为首的帝俄治下少数民族知识精英混杂在了一起。最后,周思成提醒在座师生重新思考“双泛”概念,通过还原其历史语境理解其内涵和流变。

进入讨论环节,参会师生围绕讲座内容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昝涛肯定了周思成此次分享的学术示范意义,指出此次讲座兼容了思想史、文本研究、多语种、跨国别的要素和视野,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并指出在学术语境“时髦化”的背景下,仍然要敢于做这样的朴学研究,带着本土意识,沿着现有的研究方向继续下去,一方面积极与大学科的大论题展开对话,另一方面从细处考察“老问题”,如此一来可以推动相关敏感话题的学术化,也是青年学者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创造优秀知识产品的可行道路。董雨表示,周思成提出的三角关系提醒我们,在应对相关敏感问题问题时,不能只考虑民族和宗教问题,也要直面阶级问题。施越从翻译和史料的角度对周思成的分享进行了补充。与会学生也分别从哈萨克斯坦在金帐汗国继承问题上的史学叙事转换、“穆斯林民族”的提法等方面与到场老师展开了深入交流。周思成对上述讨论逐一进行了回应,本次研讨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