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举办“澳大利亚与中国的海洋治理”研讨会

20241113日下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有朋”系列(Adventus amicorum)研讨第三十六讲在燕南园66号院举行。主讲人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全球中华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陈星宇(Edward Sing Yue Chan),主题为“澳大利亚与中国的海洋治理”。讲座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梁倩玉主持,校内外各院系的老师、博士生等参与讨论。

陈星宇博士介绍了“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角色”和“中澳关系与南太平洋海洋安全”两个主题。前者聚焦中国推动全球海洋治理改革的目标与定位,后者探讨中澳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可能性。陈博士指出,中国自2012年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以来,海洋战略逐步完善,并积极参与区域与国际合作,致力于推动公平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陈博士分析了中澳关系在经济合作基础上的地缘政治分歧。尽管双边关系自2022年趋稳,但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安全威胁认知加剧,合作动力不足。然而,非传统安全领域,如渔业管理、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可能成为突破口。同时,南太平洋国家通过灵活外交策略,在中澳竞争中争取更多自主性,并利用援助博弈最大化利益。这也为中澳在南太平洋的战略差异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可能性。

在讨论环节,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研究部主任孔涛指出,澳大利亚在南太平洋的领导地位缺乏国内共识,但其东南亚政策经验可为中澳合作提供借鉴,学术界可通过挖掘多领域共同利益推动合作。北大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生林铎认为,中澳关系受澳国内政治变化影响,选举可能引发政策波动。发展创新洞见机构研究员(Diinsider)李博伦指出,中国在南太平洋的合作虽规模有限但潜力巨大,海洋保护和渔业管理或成为突破口,但缺乏系统对话机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原瑞辰关注中国海洋战略及其对外政策目标,强调其核心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国际影响力。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梁倩玉聚焦中澳在南太平洋定位的显著差异,中国以经济援助扩展影响力,澳大利亚则注重维护传统主导地位。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总结认为,尽管中澳在安全观上存在分歧,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具备合作空间,并呼吁加强学术与智库合作,构建对话平台,推动青年学者促进双边关系改善。陈博士逐一回应了与会者的提问和观点。


附:主讲人介绍

陈星宇(Edward Sing Yue Chan),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全球中华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专注于中国海洋战略及印太区域安全等领域。他拥有悉尼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墨尔本大学的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并在多所高校担任过讲师及研究员。其出版的书籍《中国的海洋安全战略:崛起中的海上力量演变》在学术界引发广泛关注,同时他在《当代中国杂志》等多家学术刊物发表了多篇文章。作为澳大利亚国防研究中心和澳中关系研究所的非驻场研究员,他参与了多项政策研究和学术项目,并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过关于中国海洋战略的多场演讲。


   文字:梁倩玉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