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举办名家沙龙第六讲:美国为什么成了现代世界最失衡的政体之一

4月1日中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名家沙龙第六讲“美国为什么成了现代世界最失衡的政体之一:区域国别、比较政治与全球政治的范式转移”在燕南园66号院举行。本期沙龙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欧树军主讲,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法学院长聘副教授章永乐主持,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昝涛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王维佳,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杨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孙宏哲,以及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宋念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魏南枝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f3e82687d3ae43b8b2b07c59bcbd2b7d.png

首先,欧树军教授指出“失衡的利维坦”这一概念是塞缪尔·亨廷顿在其1981年出版的《美国政治:失衡的承诺》一书中提出的。亨廷顿试图用“信念政治”来超越进步主义、共识主义和多元主义,因为它们都强调经济利益而忽略政治理念,但信念政治只是揭示了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大分裂,美国政体是典型的现代失衡政体。

接下来,欧树军教授以其新著《失衡的利维坦:美国分裂的文化与政治根源》为基础,由美国社会分裂的文化起源——“两个美国”入眼,从八个方面探讨了美国社会分裂的实质,分别是统治的艺术与不被统治的艺术、保守主义军队与自由主义社会、大政府大市场与小政府大社会、“帝国的科学”与“国家的科学”、现实保守主义与理想自由主义、“国家的科学”与“民主的科学”、“文明冲突论”与“历史终结论”以及新教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裂变。欧教授指出,冷战结束之后,9·11事件以来,加之占领华尔街运动和特朗普执政,美国自由主义的政治理想和政治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日益成为美国的核心政治议题,这一鸿沟也成为美国政治冲突的根源,美国政体因此成为现代世界中最不和谐的失衡政体。

最后,欧树军教授分享了对区域国别、比较政治和全球政治范式转移的思考。欧教授指出,在区域国别研究兴起之前,种族中心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及科学主义的基础。美国以战略情报局为起点的区域研究,采用了以林奈分类法和文化进化论为基础形成的文化区域研究法和边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冷战结束后,区域研究经历了从走出美国、认识世界到走回美国、走进美国的转化。亨廷顿的最后一本著作《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即是用文化差异论和文化相对论研究美国自身的典型代表。欧教授指出,比较政治的核心范式是现代化范式,这一范式存在全球化、自由化和民主化三个分支。全球政治的基础范式则包括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批判理论。

386a2fea294f4459a9548e8976a09945.png

在讨论环节,与谈学者围绕美国内部治理与对外关系的连接、身份政治、人口结构变化与国家认同的互动、巴以冲突对美国社会撕裂及大选的影响、全球化资本的政治地位、亨廷顿分析框架的当今解释力等问题与欧教授展开讨论。旁听学生就领导人特质与美国政治生态的关系、研究亨廷顿对美国研究的启示等问题向欧教授提问。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昝涛指出,美西方区域研究知识生产方式的特点是第三世界提供学术原材料,输送到第一世界生产理论性知识,然后再输出给其他国家,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应探索突破这一模式的智识性障碍,构建自主性知识体系。副院长章永乐对本次沙龙进行总结,指出考虑到美国对于诸多区域与国家秩序的塑造,研究美国这一塑造力量,成为深入研究诸多被塑造的区域与国家秩序必不可少的前提。而具有中国主体性自觉,并善于运用美国内部的多种视角,对于全面深入研究美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撰稿:杨珂萱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