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博雅德信工作坊举办第二十工作间——“令和时代”:日本天皇制的前世今生

微信图片_20190625091409.jpg



2019年6月10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雅德信工作坊第二十工作间于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成功举办。此次工作坊主题为“‘令和时代’:日本天皇制的前世今生”,来自日本横滨市立大学、日本法政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南开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天津外国语大学及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十余位中外学者就这一话题进行了学术分享与研讨。本次工作坊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新生担任主持。

今年五月,日本明仁天皇生前退位与令和时代的开启,不仅在日本社会引起了较大反响,同时也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尽管明仁天皇主动提出生前退位此举并无宪法依据,且没有得到内阁的建议与承认,但安倍政权给予了积极配合,迅速通过了特例法并大力渲染退位与即位的过程。显而易见,天皇与天皇制在日本社会乃至政治领域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自民党及其政府也期望借助天皇的权威性,在提高自身执政合法性的同时实现政治目标。基于这一背景,与会学者针对天皇制的历史演变、天皇制及日本文化、日本的国民性与对天皇的感情变化、天皇制的社会及政治外交功能、近代天皇制与象征天皇制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日本宫内厅前主任研究员、迹见学园女子大学副教授真边美佐提出根据日本国宪法第一条规定,现在天皇的存在是建立在国民理解之上的。通过分析NHK自1973年开展的关于国民对天皇制态度的舆论调查数据,在日本国宪法下,昭和天皇虽然贯彻了明治天皇严遵宪法的姿态,但在塑造天皇作为国民要求而必须存在的“象征天皇”形象上并未进行主动探索。调查结果虽未否定天皇制,但天皇制也不再是国民心中不可或缺、不加批判即被接收的东西。真边教授提出,通过对比1993年开始平成时代的调查数据变化,可以看到受到明仁天皇亲民姿态的影响,国民对天皇的好感度得到了提升,不同于昭和天皇,明仁天皇强烈意识到了应主动去探索和塑造“象征天皇”的理想形象。真边教授认为,正是由于现代媒体能够将国民对皇室的意见直接公开地表达出来,导致了明仁天皇出现此种态度转变。无论是否情愿,以天皇为首的皇室不得不接受如今需要探索国民期望、获取国民接受的处境,这一现状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明仁天皇的个人品行。这意味着天皇制进入到了天皇权威受到天皇个人品行左右的不稳定时代。

日本横滨市立大学教授松本郁代讲解了为支持天皇即位的正统性,每个时代的天皇即位仪式典礼的变化。天皇正统性的根据发生着历史性变迁,前近代时期,天皇是作为唯一拥有资格祭祀皇祖神天照大神的司祭者;近代时期,正统性来源于国家神道及《大日本帝国宪法》;现代时期则依托于《日本国宪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文化室主任、中华日本学会秘书长张建立探讨了日本国民对天皇制和天皇的感情,战后日本国民对天皇制的追求支持显示了日本人对天皇功能性的需求、以及对天皇个人亲密感、个人品行等方面的情感仍是处于较高水平的,昭和天皇的“人间宣言”、明仁天皇的亲民态度与举动以及德仁天皇的出身都是目前国民对天皇持有较高水平的情感的原因。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的李卓教授讲解了《皇室典范》的制定与修改历史,现行的战后《皇室典范》是基于明治时期为了改变皇位继承无序状态制定的明治《皇室典范》形成的,从与日本帝国宪法同格的法律降位变成了日本国宪法的下位法,否定了皇室自律主义,并大大缩小了皇族皇室的规模。李卓认为,《皇室典范》目前存在着与时代和社会脱节的问题,同时无法解决目前皇室面临的后继乏人的困境。

会上,与会学者们针对战后天皇与日本社会的关系、天皇在日本国民中的权威性与认同感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真边美佐教授表示在昭和天皇与明仁天皇的区别问题上,两位天皇都严遵日本国宪法,但昭和天皇并未特别关注国民对天皇的评价与情感需求,而明仁天皇由于美智子皇后始终受到国民议论的经历,在遵守宪法的基础上非常自主努力地关注国民对天皇的感受与需求,以此继续自己作为天皇的活动,战后日本的象征天皇制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明仁天皇的自身魅力逐渐在日本社会与民众中得到了更多认可,日本国民也在更大程度上具有了对皇室成员发表意见的自由。此次退位的举动,在不同立场的对象看来也会有着不同角度的解读。

讨论过程中,参会学者认为天皇在日本国民心中的权威性源自于历史上一脉相承的时间逻辑,但在当代社会,天皇可以通过自身有意识的活动与媒体在民众中塑造和巩固自己的权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