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新芽沙龙举办第二十六期——叙利亚经济与社会现状

26.jpg

本期新芽沙龙邀请到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公共管理硕士、叙利亚行政发展部人力资源主管巴沙尔·赫尔(Bashar Kheir),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公共管理硕士、叙利亚规划与国际合作委员会官员阿斯玛·凯特贝(Asma Katbeh)围绕叙利亚经济与社会现状主题,从不同视角进行交流和探讨。

赫尔称,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制度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崩溃后,叙利亚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2000年之后,采取了诸多立法和行政措施加速经济开放,促进叙利亚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中。例如,叙利亚主动开启了加入欧元区的进程,2005年推出了社会市场经济概念,并于2010年成立了叙利亚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但这一努力却因战争而被迫中断。

战争对叙利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根据联合国2016年的统计数据,叙利亚内战造成约40万人死亡,620万人流离失所,约560万人成为难民,还不包括未经联合国登记的其他难民。2017年叙利亚的失业率超过50%,现在情况更加糟糕,2018年的贫困率超过82%。月工资由战争之前的400-500美元降至2020年的40美元。基础设施的破坏使人们无法持续获得医疗保健、教育及其他服务。由于所有的经济活动全部中断,2016年叙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与2010年相比缩水了四倍,累计损失约2260亿美元,高失业率、高通胀率也随之而来。尽管在2017年之后有所改善,但受美国2019年通过的《凯撒叙利亚平民保护法》(俗称凯撒法案)所实施的非法双边制裁,以及欧盟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所强加的其他制裁的影响,叙利亚GDP年增速持续受挫。目前叙利亚的重建主要面临三个挑战,首先是在遭受单方面非法制裁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复苏,其次是国家重建和国家建设,第三是体制改革和反腐败工作。

赫尔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叙利亚的重建做出了贡献。叙利亚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有诸多好处:可以将中国过剩的基础设施产能转移到中东,尤其是在这方面存在问题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支持这些国家通过体制改革和反腐败努力来减轻经济封锁的严重性,并为电气化运输、工业化、自由贸易、绿色城市和经济特区等建设铺平道路。

凯特贝简要介绍了中叙关系的三个阶段:叙利亚战争前-有限的经济合作;战争期间-援助政策;战后-期待进一步的经济合作。她指出,叙利亚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中东国家之一,虽然两国外交关系始于64年前,但经济合作却并未反映出两国关系的深厚。与该地区其他阿拉伯国家,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与中国正式建交的海湾国家相比,经济合作较为有限。

凯特贝认为,叙利亚危机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具破坏性的危机之一,带来了大规模的物质性和社会性破坏、基础设施毁坏、大规模的难民危机和严重的经济衰退。随着西方继续对叙利亚实施制裁,中国将成为大马士革平衡西方压力的重要国际合作伙伴。“一带一路”倡议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国际合作举措之一,为叙利亚和中国提供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机会。中国可以通过在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合作,扩大中国公司在恢复和发展基础设施(电力、交通、建筑、通信、水资源等)重大项目中的参与,并借助于加强和发展基层部门人力干部的培训计划与专门项目来支持叙利亚的重建进程。叙利亚官员不仅欢迎中国参与重建,还为此做出积极努力。

当天,赫尔和凯特贝还与现场听众就叙利亚人文社会、中叙关系及中东局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