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区研院举办“建立秩序之都:巴黎治安的军事化(1795-1800)”青年沙龙

2025年11月14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青年沙龙第十七讲“建立秩序之都:巴黎治安的军事化(1795-1800)”在燕南园66号院举行。本期沙龙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研究员李惟一主讲,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历史学系教授昝涛担任主持人,北京大学历史系长聘副教授崇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法学院长聘副教授章永乐以及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刘宇辰参与讨论。

1.jpg

研讨现场

在本次沙龙中,李惟一研究员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了督政府(1795-1799)时期巴黎治安的军事化,并探讨了“后革命时期”通过巩固治安来建立共和秩序的努力。他首先介绍了大革命前期巴黎建立治安秩序的初步尝试。旧制度下,巴黎有一套较为松散但混乱的治安体系。大革命后,巴黎建立了国民卫队,并通过吸纳积极公民来提升其可靠性。但随着政局进一步动荡,国民卫队兵力亟需扩大。到雅各宾派时期,大量无套裤汉进入国民卫队,使其从治安力量转变为了革命力量。

随后,李惟一研究员分析了督政府时期治安军事化的起始。1795年爆发的两次民众起义为推动治安军事化提供了契机。热月党人意识到需要建立职业化部队,于是采取了包括建立军事法庭、实现指挥军事化、建立第17军区(后被内地军团替代)和警察军团等一系列措施。

李惟一研究员进一步探讨了拿破仑对巴黎治安体系的贡献及其发展。平定葡月暴动后,拿破仑从炮兵军官晋升为内地军团总司令,并提出了一系列治安管理举措,包括改组国民卫队和警察军团、任命军官、制定每日兵力分布和应急方案、在城内驻军4200人、建立监视办公室和修建军营等。1796年,巴贝夫派的政变计划促使警察军团被解散,由正规军接管治安任务。1797年果月政变后,正规军在巴黎的政治地位进一步上升。1798年底新司令约瑟夫·吉洛将巴黎分割为四个作战区,以便及时发现并平息暴动。

2.jpg

李惟一作学术分享

李惟一研究员强调,督政府的结束并非由下层治安问题引发,而是上层政治动荡的结果。西哀耶斯等人的政变尝试恰逢巴黎正规军与前线部队的调动。从军事治安史的角度来看,巴黎治安体系这把双刃剑成为了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的工具和基础。

最后,李惟一研究员指出,本研究聚焦于大革命史学史中较少关注的督政府时期,填补了大革命军事史中关于军队在首都治安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空白。他还提出,军队和警察在治安层面的分离并非线性发展的过程。在整个19世纪,军队都在巴黎治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福柯提出的“规训城市”和“安全城市”两种模式也并非彼此取代,而是并存的。

在讨论环节中,昝涛教授首先指出,治安权与军事权的分离可以视为现代化的一部分,并提出在治安问题上是否存在“法国模式”和“英国模式”的区别。崇明教授进一步阐释了督政府时期治安军事化的演进脉络,强调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理解大革命的内在逻辑。章永乐教授提出了法国大革命期间治安权和军事权在观念上的模糊区分,并探讨了这一问题与罗马共和国思想遗产的关联。刘宇辰教授关注了治安层面正式制度与非政治制度的差异,并探讨了治安军事化与政治学经典概念之间的互动。李惟一研究员逐一回应了以上关切,讲座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